从中医学角度而言,脾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,中医认为,“脾胃是后天之本”,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,那么脾胃的调养自然是不可少的,我们平时所摄入的食物,最终都会被脾胃消化、吸收,如此才会转化为身体的营养气血,所以,脾胃好了,身体里的气血才会充足,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康健,不过,脾胃的功能虽然很强大,但也很容易受到伤害。
在生活中,导致脾胃受损的行为其实有很多,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饮食不当,毕竟食物是直接与脾胃打交道的,平日里若总是饮食不节制,过食寒凉、过嗜辛辣,那么都很容易导致脾胃受损;其次,食物未及时消化,长时间积聚在脾胃,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,进而出现内热,并最终诱发其它病症。
脾胃位于人体内的中焦,这个位置刚好没有筋骨的保护,如此就很容易给外在寒邪的侵入提供机会,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腹泻,就有可能是寒邪所致,另外,在生活中经常熬夜、不运动,也会导致脾胃出现异常。而关于脾胃病常见的类型,主要就有4种,大家不妨自查一下,看看自己是不是也“中招”了。
1.单纯脾虚
这类病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为腹胀、腹痛、大便溏稀等,不少人还会出现疲倦乏力、无精打采等表现,总是给人一种睡不醒的感觉,在中医学里,脾主运化、主肌肉,身体里的水湿运化,都与脾有关,同时,体质上的不同,大多数时候也都是由脾造成的。若是脾受到了影响,那么体内的水湿就会出现异常,进而诱发大便溏稀等症状,同时,脾胃里的气机运行也会失职,浊气不下,长期聚集在头部,所以,很多人都会感觉头昏脑涨,身上像是被裹上了厚布一般。
2.脾胃虚弱
这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想吃东西,或是稍微进食后,就会有明显的腹胀感、爱打嗝,严重情况下,或还会出现抵抗力下降、内脏下垂等一系列中气不足的现象。
3.脾虚湿盛
造成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是“湿邪”,脾虚不能运化水谷,便会促使水湿在体内淤积停滞,进而形成痰湿,痰湿容易堵滞气血的正常运行,影响头部,而若是痰湿聚集在中焦,那么则很容易诱发上腹胀痛、反胃、反酸等症状。
4.脾胃阳虚
在中医里,阳气具有温性,可以温暖脏腑,若是阳气不足,就会出现寒冷,所以,对于脾胃阳虚的患者来说,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怕冷,常常会表现为胃冷痛,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,特别是在饮食寒凉后,腹泻的症状就会格外明显。
不过,在中医里,医家们一直都十分注重对脾胃的养护,具有健脾养胃之效的中药及方剂也有很多,而要说到最常用的药材,那自然就是白术了。白术具有甘味和苦味,同时药性属温性,主要归入体内的脾经和胃经,在功效上,则具有益气健脾、燥湿利水的效果,甚至还能止汗、安胎,是医家常用的中药材。白术对脾胃的养护,主要以健脾和燥湿为主,健脾可以让脾胃健壮,有助于气血的更好化生,而燥湿则是帮助祛除身体里的水湿,扶正、祛邪两者并施。
关于白术的运用其实也很简单,单独泡水喝,或者是根据自身症状,和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,就上面常见的四种病症,均能使用白术来调理,若是脾胃里的气机不足,也可以将白术和补气的黄芪合用,以增补脾胃气机;而体内湿盛,则可以使用陈皮来理气行气,改善腹胀,天麻通窍开利,若是想要补充脾胃里的阳气,同样也可以使用这味药材,将白术和干姜泡水代为茶饮,来补充脾胃阳气。
大财配资,闻道资本配资,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